首页 > 专刊频道 > 临报小记者团 > 校园新闻

教育就是成长——临沂三河口小学一年级老师读《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有感

  发布时间:2020-05-07 10:29:00 下载在临沂客户端 论坛

  教育就是成长,以及帮助成长。在世界读书日之时,临沂三河口小学的老师们掀起轰轰烈烈的读书热潮,从学生线上读书分享,到家长、老师同台展示,充分体现了学校领导对读书的重视。

  五一假期,学校领导为我们每一位老师准备了一本王维审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细细读完,大家都有着不同的感悟与思考:原来教育是如此的精彩,如此的简单!三河口小学一年级的14位老师纷纷写下自己的感悟。

  高颖老师: 

 

  手捧《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感受王老师有温度的教育、对教育职业的热爱。让我再次反思自我。自己却懒于动笔,没有总结与积累,就没有反思与进步。我想这就是得不到快速提升的原因吧。 

  看过这本书我们也要冷静思考,深度感悟:“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达到一定的境界时,教育已经不需要鲜花和荣誉,而只是一份宁静的守候;教育已经不再是职业的手段,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有掌声。我们会行走;没有掌声,我们亦会行走。”一个个感人的教育小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教育方式:有温度的教育,设身处地的培养孩子,有机引导,为学生播撒教育的种子。在感受学生对你的敬佩与敬仰,而不是让孩子害怕你。 

  教育是种子的事业。教育的根底在哪里?让我再度思考。学生曾经因为你的一句话而学会了坚持和坚守,也有因为一个微小的事件而改变人生轨迹的孩子等等。我们在学生心中埋下的教育种子能不能开花结果,他们会因为我们的教育而变得幸福还是窘迫,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些都要来自教师内心的觉悟和觉醒。 

  高大伟老师: 

 

  教育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不是因为没有答案 ,而是由于答案太多。在学生眼里,教育是枯燥的课堂,写不完的作业,沉闷的校园,压抑的教室,做不完的试题,尴尬的名次……在教师眼里,教育可以是学生的分数,教学成绩的排名……

  在读了《寻找不一样的教育》以后,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层次意义上的领悟:教育是种子的事业,它的成功与否需要时间的见证。多年以后,我在学生心中埋下的教育种子能不能开花结果,他们会以为我的教育而变得幸福还是窘迫,这才是最重要的。

  做教育,当老师,只有心动了,才会有持久的行动,才会有不需要外力牵引的心甘情愿。一个教师能不能挡住迎面而来的烦恼,能不能成为学生灵魂的守夜人,很多时候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的问题。对于很多教师来说需要的就是那种打破枷锁,赢得自觉的力量。这份力量不会来自“教育专家”,它只能来自教师内心的觉悟和觉醒。

  简单地说,教育就是成长以及帮助成长。

  解红梅老师: 

 

  马克斯•范梅南说:“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就是写出和不断写出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

  王老师的书中以叙事性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个浅显又深奥的教育道理。浅显的是一读就懂,深奥的是如何化为自己的教育方式。王老师的班级量化管理到自由平等爱学生的管理,这些是他一步步地在探索。这种探索的精神,勇于承认自己方式有缺陷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作为老师,不是更要活到老,学到老,谦虚好学为孩子做榜样吗?不一样的教育路,需要不一样的气度和勇气。

  王老师就是这样把一个个散落在教育之路上的故事,用最干净、质朴的语言真实的记录下来,并用他那双仿佛能透视教育的慧眼,从那些不被常人关注的现象里,敏锐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从那些寻常的细节里,发现动人的教育力量,让我们读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带给我们直抵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

  你若寻找,便能得到,在王老师的这本书里,在平常的教育生活里,通过阅读、观察、实践、思考……用文字,用叙事写作给我们一个温润、和谐、美好的教育开端。

  彭艳会老师:

 

  “五一”假期,静心阅读了王维审老师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感触良多。书中没有很多理论性的知识,只有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很多故事也发生在了我的身上,引起了我的共鸣和思考。而这一个个发生于寻常教育生活中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更是一种成长的力量、教育的智慧和者的情怀。面对这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教育的好坏影响着他们的一生。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更应该深刻思考,用怎样的教育去应对他们。

  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我明白了很多。无论我们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下去,相信坚持就会胜利。多关注身边的孩子,多思考、多反思,让孩子们健康的成长!

  张晓蕊老师:

 

  通过读王维审老师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他一开始曲折的经历吸引了我,他用自己不一样的经历开始了他不一样的教育,书中没有太多的理论性知识,语言质朴干净,只有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却能让我们产生共鸣,让人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一个注定成不了被“评选出来的名师”的人,却成功地成为了名师,因为他没有拘泥于体制的约束,选择了用文字来安顿自己,走进学生的世界,文字是一种力量,可以轻易地直抵学生心灵。王老师认为写作是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让我们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写作,而写作最大的技巧就是坚持写下去。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动人故事,表述自己的体悟理解,这就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无论是从日常的教学还是教师的成长,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来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让老师的感觉变得灵敏,让我们不断去改变去成长。

 的确,一个教师最大的业绩和成就,不在于获得多少荣誉,不在于你给学生多少分数,在于你为学生带来了哪些深刻的、可以延续终生的影响。

  李彤老师:

 

  利用五一假期读了王维审老师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感受颇多。当拿到王老师的这本书,我怀着学习的态度走进了王老师撰写的一个个教学事例,与其说是教学事例,可能用“故事”来形容更为恰当。

  书中王维审老师提到了“文字的力量”,对于教师的成长进行一个追问:什么是教师成长的常春藤?怎样才能体现一个教师专业成长好坏呢?书中王维审老师提到了“写作”的不同,无数个杂志无数个平台等着你的文字。写作,其实就是对自己教育行为不断进行的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相对于一个教师完整的教育生活来说,文字才是教师成长最后中的底气。这,就是文字力量。所以我们普通的教师不如静下心来,多写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帮助自己的人生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就像王老师自序里提到:教育也是一个舞台,我们都在扮演一个相同的角色——老师。只不过这样的扮演,有的顺风顺水,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平常平庸,有的精彩精美。无论过程怎样我们都没有放弃。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有礼貌、有规矩、有责任、有智慧,充满正能量的好少年。

  程慧云老师:

 

  “会思想的老师,才会有想法去教学生”。不一样的教育路,需要不一样的心态。

  书中用一个个小故事告诉我们那些浅显又深奥的教育道理。一个个发生于寻常教育生活中的例子,昭示的是成长的力量和智慧的感悟。作为老师的性格不一样,面对的学生不一样,别人的班级管理方式可能不是很适合自己,但这种探索的精神,勇于承认自己方式有缺陷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作为老师,不是更要活到老,学到老,谦虚好学为孩子做榜样吗?不一样的教育路,需要不一样的气度和勇气。遇到难教育的孩子,需要我们有不一样的视角和耐心。或许有一种合适的方式等着我们去发现,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而这些不一样的教育心态,不一样的气度和勇气,不一样的视角和耐心……都是一个会思想的老师必须做到的。

  在一天教学结束的时候,静下心来,对自己的教学做一个梳理、反思,检视自己,且行且思。

  刘兆磊老师:

 

  王维审老师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是王老师用自己的视角和故事阐述了自己的教育心得。初拿到王维审老师的这本书,书本封面吸引了我的眼球,清新脱俗的封面充满了生命力,好像在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就应是这样简单、清浅而深刻。

  整本书共有五章,第一章: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第二章:我们需要怎样的故事;第三章:找到一种最好的表达;第四章:精心讲好自己的故事;第五章: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章用叙事写作记录教育。

  王维审老师从“改变自己、影响他人、成就教育”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了“为什么写教育叙事”。讲述了他从最初一个农村出来,学历、知识、经验都处在最低水平,在深深的刺痛、焦灼的渴望、没有方向的教育路上行走的“菜鸟”老师,一路摸索,改变教育方法,寻找成长的其他方向,并找到了他独特的教育方法——用故事记录教育,很多教师教育水平很高,评到各种职称,但却无法走得更远,因为缺乏写作的能力,他的教育特色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不能进行反思也缺少了成长的底蕴和情怀,他的发展就会欠缺支撑远行的力量,有建树的名师都离不开写作的支撑,王维审老师就用文字将自己的成长、学生的成长记录下,在文字中对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回味、咀嚼、反思,让别人在解读这些小故事的过程中,来一次心灵的对话和交流,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王美娜老师:

 

  王维审老师说:“会思想的老师,才会有想法去教学生”。说的也是做反思型的教师,只不过说法更加平易近人。

  确实如此,王老师给别人的印象是那么平易近人,讲座是站着讲,语言没有太多学术性的话,面带笑容充满激情。他的一些荣誉称号在他眼里不算什么,对新教师成长的帮助才是他最看重的。因为他经历过,所以他了解成长的路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王老师成为教研员以后说:“没有学生,找不到教育的方向”。但是他在年轻老师的求助中找到新的教育方向。帮助年轻老师成长。一位教育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王老师在这本书里面用了许多教育故事来阐述什么是“教育”, 在阅读这一个个简单而深刻的教育故事时,很多次,都让我回忆起了自己上初中、上高中那会儿的生活,激起了学生时代的感情。在这些故事里,我一会儿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学生时代和学习有关的一切人或事;一会儿又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心理、老师的处理方法,虽然这一个个故事大都和中学、高中相关。但也能让我联想到我所接触、面对的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然而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可能暂时不用面对孩子叛逆时的种种情况,但这时的孩子个个充满着调皮的性格。当每次遇到孩子们出现问题时,我很多时候会不知所措,感觉头大,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更合适。只知道对错的一方进行批评,对另一方进行安慰,以为这样就是事情最完美的结局。但是在我阅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曾经自己做的远远不够,也不是最正确的方法。如果学着开导孩子们去面对矛盾,解决矛盾,可能到最后两个孩子会变成好朋友。因此我们作为老师需要去试着学习不一样的教育,而达到不一样的结果。

  再回顾王老师书中的内容,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成绩或许是一把枷锁。有的学生在上学时成绩很差,在班里只能屈居于角落,但很多人即使考不上大学,也能做出一番事业。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去掉了成绩的枷锁,给了他探索其他领域的机会,或许在学习上不是什么好手,但天生我才必有用,当孩子们放弃自己的弱项时,就一定有属于自己的那片光明。

  然而在这本书中王老师的教育主角大多都是比较大的孩子,而我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面对的都是小孩子,所以特别研究的比较少。在看到他的一篇文章“教育,什么时候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时,我发现他的主角是一个学前幼儿,我便细细的研读了起来。的确,像王老师看到的这件小事在生活中发生的比较多的,大人在不了解孩子心理情况下,将自己的意思强加于他们,理所当然的进行着教育,那么孩子受到的教育就是被动的,如此一来教育的意义还有吗?显而易见。因此我们作为老师更应该注意自己在日常上课传授知识时的方式方法,让孩子们有自己的思维和方法。

  最后再想想自己这一年的教学路程,依旧平平常常,中规中矩;如同王老师说的“教育是一个舞台,我们都在扮演一个相同的角色—教师。只不过这样的扮演,有的顺风顺水,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平常平庸,有的精彩精美。庆幸的是,我们都没有选择放弃。”是的,无论怎么样,我们都在坚持,既然在坚持为什么不能做的好一点。

  回头去想想什么是“教育”,对于孩子们来说:“教育就是成长,或者帮助成长。”对于我来说就是走出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

  孙洁老师:

 

  读完这本书后,我一直在想,在我们学生时期,遇到的老师都对我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有的老师教会我写字,有的老师教会我学习,有的老师教会我做人。老师的身上是有很重的影响力的。推己及彼,作为一名老师要有十分的责任心。“改变自己,影响他人,成就教育”。我是一名新手老师,这半年多里,我一路摸索,一路成长,王老师的这本书给了我很大启发:常在细微处用心。老师书里说的是写作,我认为教育同样是。大时代的教育环境下,教育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每天要做的,就是些普通的,琐碎的事情,尤其是学生不经意间表现出的一些小事,都是我们要关注的。我们要用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坚守住这些“微小”,才是教育真正的力量。

  孙佳老师:

 

  今年五一假期前,学校为我们每位老师发了《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本书。要说这本书,还是先从写这本书的人开始吧!王维审,是我们区优秀的老师。他撰写了七百多万字的教育随笔,其中有一千多篇在《人民教育》等报刊上发表;应邀到各地做教育讲座一百多次,被多所学校聘为教师成长导师;在多家媒体拥有了自己的教育随笔专栏,是多家杂志的签约作者、优秀作者,担任多家教育杂志卷首语的特约撰稿人,并被多家媒体作为教师写作成长“样本人物”予以报道或进行封面人物介绍。初读这本书,便被它吸引了。王老师通过一个个有故事刺激着你的神经,让你心生感慨,甚至会想写的不就是我的故事吗?是的,王老师写的就是我们每个平凡教师的故事,共鸣由此而生。刚开始去品读这本作为书,吸引你的可能仅仅是故事本身,你不禁会感叹王老师真是一个写教育故事的高手。再读,你会发现真正的点睛之笔在文末,就像是一部成功的电视剧,不会事无巨细地把结局展示出来,而是在恰到好处的时候戛然而止,给你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故事加反思,王老师告诉我们写教育故事就是这么简单,但要写好,写得有意蕴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既然要写,就得有故事可写,故事在哪里?故事在课堂里,在操场上,在吵吵闹闹的教室里……其实,故事就在我们的心里,在某个角落,安静的等着我们。关键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做一个于捕捉故事的心灵高手,要做一个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老师。让我们准备好一颗愿意成长的心,一起努力。

  陆孝梅老师:

 

  读了王维审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反思。我们的教室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校园里也有教育故事,我们的生活中也有教育故事。然而,我们却没有像王老师一样,去发现那些故事,去思考那些故事,去总结那些故事。

  书本是一样的,但教书育人的方法却又很多种。王老师就是把这样一个个散落在教育之路上的故事,用最干净,质朴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下来,并用他那双仿佛能透视教育的慧眼,从那些不被常人关注的现象里,敏锐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从那些寻常的细节里,发现动人的教育力量,让我们读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带给了我们直抵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尤其是读到书中的一节:我们最终要教给孩子什么时,感触比较大。作者提到在与第一届学生聚会之时,他问自己的学生,你们是靠什么小有成就的?结果学生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比如从老师那里学会了担当,坚持,诚信,爱心等等。但是没有人提到自己优异的成绩是让自己成功的关键。从而让作者意识到:从某个角度来说,学生的成功只是我们教育目标的副产品,是我们无意之中撒下的一些种子在他们内心生根发芽,最终葱茏了他们的生命,而我们一直苦苦追逐的成绩和名次,在他们生命之中却是一片过眼云烟。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我们的素质教育,我们出了将知识教给学生之外,还要教给学生什么?我们的教育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我想,不止是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人为善等等。学校一直强调,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有礼貌,有规矩,有责任,有智慧,充满正能量的好少年。

  吴爱英老师:

 

  初读王维审老师写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本书的时候,王维审老师曲折的经历便吸引了我。他以这段不一样的经历开始了他不一样的教育。书中没有很多理论性的知识,只有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很多故事也发生在了我们的身上,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和思考。

  在阅读这一个个清浅而深刻的教育故事时,也让我想起了自己上学时候的情景。也学到了老师的一些教育方式。想想自己现在面对的是小学,或许很多教育方式用不到,可是也有很多是大相径庭的。面对这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教育的好坏影响着他们的一生。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更应该深刻思考,用怎么样的教育去应对他们。

  我很赞同王老师最后的“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王老师认为写作才是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一次不动笔的思考往往是肤浅零碎的,所以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写作。写作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清教育思路,一些自己的处理方式,一些自己的言语,都能在写作中得到反思。我们也能在写作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寻找出不一样的教育。

  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我明白了很多。无论我们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下去,相信坚持就会胜利。多关注身边的孩子,多思考、多反思,让孩子们健康的成长!

  王笑笑老师:

 

  读了王维审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反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本书正是如此!我们的教室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校园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生活中也有教育故事。然而,我们却没有像王老师一样,去发现那些故事,去思考那些故事,去总结那些故事。

  书本是一样的,但教书育人的方法却有很多种。王老师就是这样把一个个散落在教育之路上的故事,用最干净、质朴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下来,并用他那双仿佛能透视教育的慧眼,从那些不被常人关注的现象里,敏锐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从那些寻常的细节里,发现动人的教育力量,让我们读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带给了我们直抵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尤其是今天读到其中的一节'我们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时,感触较大。作者提到在与第一届学生聚会之时,他问他的学生,你们都是靠什么小有成就的?结果学生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比如从老师那里学会了担当、坚持、诚信、爱心等等,但是没有人提到自己优异的成绩是让自己成功的关键。从而让作者意识到:从某个角度来说,学生的成功只是我们教育目标的副产品,是我们无意之中撒下的一些种子在他们的内心生根发芽,最终葱茏了他们的生命,而我们一直苦苦追逐的成绩、名次,在他们的生命之中却只是一片过眼云烟。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我们除了将知识教给学生之外,还要教给学生什么?我们的教育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我想,不止是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人为善……学校一直强调,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有礼貌、有规矩、有责任、有智慧,充满正能量的好少年。教好学生的前提是提高自己,反思自己,读完这本书,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去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细细感悟王老师的教育叙事,带给我们太多的温暖与感动。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故事,或平凡,或壮观。作为教师的我们就生活在一个故事的海洋里,天天有故事,时时有故事,只要关注,只要倾听,就足以打动我们的心灵,如果我们能够对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回味、咀嚼、反思,梳理出一个个令人为之感动,为之欣喜,为之沉思的小故事。我们可以像王老师那样去追求,并在追求的过程中,成就自己有滋有味的教育人生。

高颖

手机下载安装在临沂

来源:琅琊新闻网    编辑:小记者部

评论关闭】【纠错:sdlangya@126.com】
琅琊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琅琊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琅琊新闻网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未经许可,域内(临沂)商业性网站或组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域内商业网站转载本网信息须经书面授权 ,域外网站转载请注明"来源:琅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刊登的临沂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作品版权,均为临沂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媒体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未经临沂日报报业集团相应媒体授权,任何网站或组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违反上述声明者,临沂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媒体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琅琊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 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 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纠错邮箱:sdlangya@126.com
频道精选
房产
健康
汽车
财经
旅游
琅琊新闻网
移动产品下载区
琅琊网官方微信
琅琊网官方微博
在临沂客户端
临沂圈子
琅琊网临沂社区
临沂家居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