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刊频道 > 临报小记者团 > 校园新闻

让教育滋养灵魂
——临沂三河口小学六年级语文组共读《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有感

  发布时间:2020-05-12 09:05:00 下载在临沂客户端 论坛

  有一种教育很清澈,但却能在不知不觉中濡养人的灵魂,给人以前行的勇气;有一种力量看不见,但却能在一个个普通的故事中给人以温暖。它就是王维审老师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

 

  老师们拿到书,如获至宝,细品慢读,除了圈点勾画,精心笔记,更有深刻的感悟。

  王松霞老师:

 

  其实就是那么一朵花,却开得与众不同,芳香迷人。

  他是一位带有自己烙印的独树一帜的老师,不仅自己徜徉在教育叙事的花海,还成立了教育叙事的团队,开发了教育叙事课程,带领大家一起成长,一起进步。正如他自己所说“在可以选择颓废的日子里,不要放弃希望,在艰难的行走中,始终坚持住初心 ,在看似走投无路的时候,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

  他说“比如两个学生打架了,如果你只是简单地把双方训斥一顿,把他们的‘斗志’给强压下去,充其量就是解决了一件麻烦事而已;如果你能够细致地弄清楚他们为什么打架,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兴许他们就会成为好朋友;如果你能够把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写出来,总结出好的经验和做法,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可以有所借鉴,省下不少力气;如果你除了总结自己的做法,再能够反思一下自己还可以怎么去做,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写成文章发表出去,就可以让更多的老师分享你的经验……”是的,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解决思路,收获的效果完全不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会不一样,同时,对自身成长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教育的路上,看似一件小事,我们要努力放大它的意义,于细微处润泽学生的心灵。

  教育就是一树一树的花开,可以千红万紫,可以独放一枝。

  苗运芝老师:

 

  我很早之前就听过王维审老师的讲座,知道了“教育叙事”,之后陆陆续续地读了王老师的四本“觉者为师”系列图书,从中受益匪浅。

  五一假期,学校给我们的精神福利是王老师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本书。王老师说:读书,让教育不断丰盈。读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寻找到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捷径。二是让自己获得精神的丰盈与心灵的澄澈。再次翻阅这本书时,书中的一篇篇文章,一个个故事,一段段富有哲理的话语,让我的精神再次丰盈,心灵温润起来,内心也更加强大了。

  读书,是成本最低的、也是最快的成长途径。阅读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可以让我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上至远古,下至当下。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去读书,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此。”教师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耐住读书的清苦,担起读书的寂寞,更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让心灵在躁动的世俗中觅得一方清净的栖息地,让心灵慢慢归于平静,让生活变得韵味十足。

  刘士爱老师:

 

  读了王维审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反思。我们的教室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校园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生活中也有教育故事。然而,我们却没有像王老师一样,去发现那些故事,去思考那些故事,去总结那些故事。

  书本是一样的,但教书育人的方法却有很多种。王老师就是这样把一个个散落在教育之路上的故事,用最干净、质朴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下来,并用他那双仿佛能透视教育的慧眼,从那些不被常人关注的现象里,敏锐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从那些寻常的细节里,发现动人的教育力量,让我们读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带给了我们直抵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尤其是今天读到其中的一节"我们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时,感触较大。作者提到在与第一届学生聚会之时,他问他的学生,你们都是靠什么小有成就的?结果学生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比如从老师那里学会了担当、坚持、诚信、爱心等等,但是没有人提到自己优异的成绩是让自己成功的关键。从而让作者意识到:从某个角度来说,学生的成功只是我们教育目标的副产品,是我们无意之中撒下的一些种子在他们的内心生根发芽,最终葱茏了他们的生命,而我们一直苦苦追逐的成绩、名次,在他们的生命之中却只是一片过眼云烟。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我们除了将知识教给学生之外,还要教给学生什么?我们的教育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我想,不止是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人为善……学校一直强调,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有礼貌、有规矩、有责任、有智慧,充满正能量的好少年。

  王朋朋老师: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杜威说:“教育即生活”。王老师就是一位用生活来解读教育,用教育来丰盈生活的人,他以一个个朴实的教育叙事的形式展现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基本就是我的教育现状。管理班级时,我时常也会用分数来压制和管理学生,这种办法固然好用,但我发现优秀的学生在方方面面都很突出,所以“名列前茅”的同学始终就那几个人,“待优生”的进步显得特别困难。读完了王老师的《寻找不一样教育》一书,让我又打开了一扇成就学生的大门,书中,王老师列举“习惯性回头”的例子,让我知道了要放弃习惯性回头,放慢回头的速度,静下心来像读书一样去阅读学生,在欣赏中让情感变得纯净、澄明,变得细腻、丰富,教育的理想就会在阅读中日益丰盈。

  哲学家说:“当你把学校教你的东西都忘记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我在想,如果学生们离开了学校以及我们苦苦追逐的成绩、名次,他们的生命之中是否只剩一片过眼云烟呢?读完这本书我知道,成绩优异只是我们教育目标的副产品,而担当、坚持、诚信、爱心等才是做人最本质的东西,这些才是我们应该播种在孩子们心田的种子。对学生来说,教育就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每个孩子的特质,让美好得更加美好,发现每个孩子的弱点,并尽可能地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努力,但不能苛求,这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对教育应有的宽容,抛开成绩,我们无论看那个孩子都无比天真可爱,都是可以带给我们欣喜和愉悦的天使。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如果可以,我愿像王老师那样在故事里寻找最美的风景。

  钱丽伟老师:

 

  “莎士比亚说,世界是个舞台,每个人都要在上面演出一个角色。其实,教育也是一个舞台,我们都在扮演一个相同的角色——教师。”王老师用他手中的笔在教育舞台上书写着他的精彩,这些精彩的故事既感动着自己,又温暖着别人;既警醒自己,又激励他人。

  《在我们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一文中写到:学生的成功只是我们教育目标的副产品,是我们无意之中洒下的一些种子在他们的内心生根发芽,最终葱茏了他们的生命,而我们一直苦苦追逐的成绩、名次在他们的生命之中却只是一片过眼云烟。

  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的教育要给予学生什么?是传授知识,提高成绩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仅如此。知识、成绩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教育不仅完成知识的传授,更应滋养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心灵。

  2017年我有幸来到三河口小学工作,这一年也是我教育观发生转变的一年,我把经典引进课堂,在这两年多里,我领着我们班孩子读完了《老子》、《大学》、《中庸》、《论语》,现在正在读《孟子》,不能说读了经典一定会怎样,但有经典相伴的人生可能多了一份保障,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言,会在他们的人生路上给予启迪与引导,让他们走的更踏实,更从容。

  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完这本书我们却有一种共鸣,那就是春天的足音可以引出莺歌燕舞,雨露的滋润可以渲染万紫千红,老师的爱藏在动作,浸在话语,溶在眼神中,我们将用自己的爱继续流淌于教育的细微处,去书写自己不一样的教育。

王朋朋

手机下载安装在临沂

来源:琅琊新闻网    编辑:小记者部

评论关闭】【纠错:sdlangya@126.com】
琅琊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琅琊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琅琊新闻网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未经许可,域内(临沂)商业性网站或组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域内商业网站转载本网信息须经书面授权 ,域外网站转载请注明"来源:琅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刊登的临沂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作品版权,均为临沂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媒体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未经临沂日报报业集团相应媒体授权,任何网站或组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违反上述声明者,临沂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媒体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琅琊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 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 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纠错邮箱:sdlangya@126.com
频道精选
房产
健康
汽车
财经
旅游
琅琊新闻网
移动产品下载区
琅琊网官方微信
琅琊网官方微博
在临沂客户端
临沂圈子
琅琊网临沂社区
临沂家居网微信